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09

加藤紘一先生《我和中国》演讲会摘记

    在人们掌声中,加藤先生登上讲坛,“尽量不冒出山形话,说得慢一些”的开场白轻轻松松地切入他要演讲的主题《我和中国》,他先介绍了自己与中国渊源。   加藤先生从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外务省,到之后离开外务省,接下父亲加藤精三先生的政治之棒,已从政40年,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一直关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并与很多中国领导人有过交流。   加藤先生进入外务省后,到台湾留学2年,先是在台大,后到台湾师范大学国语中心学习中文,所以他能说很好的中文。他离开外务省,投身政治的时候,正值中日两国邦交话之时,当时他看到周恩来与田中角荣的会谈,心里就想“如果不离开外交部的话,我就会是那个翻译了”,由此更坚定了他一定要当选议员的决心。   继台湾之后,1966-67年外务省又派他去哈佛大学学习,搞中国社会学研究,那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发生,在这之前,很难看到中国的很多资料,但文革发生后中国的资料多了起来,得以阅读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前十条后十条等文件。有趣的是,当时在哈佛研究中国问题的教授,现在却成了日本问题的专家。   离开哈佛,加藤先生到了香港任总领事副领事,是当时最年轻的副领事。他风趣地说,别听副领事这个名称,其实是最小的,因为总领事底下设几位领事,而各领事之下,又会设几名副领事。那时的工作主要是对中国社会情势进行分析,所以每天都读《大公报》、《人民日报》,从《人民日报》上的用字变化来分析中国情势。   当加藤先生从香港回到日本,进入外务省中国科(常被称为“中国学校”,培养知中人才的地方)工作时,基辛格博士访华,之后尼克松也去了中国。   加藤先生认为,各个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都会建立适合自己的社会政治体制,而日本走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之路是适合日本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时,加藤先生甚为震惊,他从20岁开始就在思考究竟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而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他来说,就好比是冷空调和热空调加在了一起。   加藤先生说,50年代的东大,不学马列,就不能算知识分子。自民党代议士的父亲关照在东大学习的加藤说:“你可不能变赤!”当时都市出身的学生会说:“在学生时代做社会主义者,毕业后,就去做资本主义者好了。”但从山形这样的乡下出来的人却不是那么容易转换的,那片土地给予的一种耿性已融在人的性格中。进入外务省后,却与共产主义作伴,这是加藤先生没有料到的吧。   谈到日本的政治,加藤先生说,美国的政治经济学家福山(Francis Yoshihiro Fukuyama,日裔)把1992年苏联解体后的东西方冷战的结束称为“历史的终结”,对日本来说,1955年自由党和民主党结成自由民主党后,至1992年的38年间,是自民党与社会党(左派社会党和右派社会党)对立的时代,1992年以自由主义一方的胜利而告结束。   谈到此次政权交替,加藤先生认为并非是民主党的政权公约(Manifesto)赢得了政权,而是自民党的Own Goai(把球踢进自己的球门)输掉了政权。报上的民意调查显示对民主党写进政权公约的“高速公路免费”、“儿童经贴”持赞成意见的只有3成,民主党认为因为是政权公约,就必须去做,但到了年底,如果还不能按公约执行的话,民主党就要说对不起了。自民党和民主党的政策并无太大的差异,民主党以工会为后援,这个将来会成为民主党的重荷,而自民党是以地区为后援的。   日本的有选举权的国民对此次选举的态度是“最近自民党不行啊,但政权不可交给在野党。”“让民主党干一次也好,不行的话,就让他们下去,再把政权交回自民党。”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选举会造成如此之差距,民主党300席位对自民党100席位,与四年前的情形正好相反。这种情况下,自民党若要夺回政权,起码得花2-4年的时间。如果自民党从此一蹶不振,那么民主党会一党独大,但一党独大最终会导致民主党内出现分化,因为民主党的小泽和冈田都是原属自民党田中派的。   谈到日本的外交,加藤先生说日本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如何与美国、亚洲维持平衡关系。鸠山首相在安保、自由主义的运营方法、金融危机方面与美国的看法是有差异的,美国的媒体对鸠山的发言炒了一番,但在他访美与奥巴马会谈时,双方并没特别触及这些问题,可见美国的日本关系专家们在会谈前是做了一些工作的。美国的日本关系专家们主要集中在东海岸,大约20人左右,他们时而在政府部门任职,时而又回到大学教书,如此替换,在政府部门与大学之间进进出出。   当鸠山对北京提亚洲共同体时,中国只是听,并没有明确表态,而且谈到与美国的合作也很重要,但鸠山却把撇开美国的想法说了出来……   谈到日中两国关系,加藤先生说根结在于问题多多的历史观,他认为对华21条是错的,外交政策的错误从此开始。对那场战争,他说,中国从没有说过要求日本出兵,日本派兵过去,就是错的。日本国内对南京大屠杀30万这个数字有争议,但即便是5、6万也是个极大的数字,杀人就是杀人,这与双方在战场上的互相残杀而导致的死亡是不一样的。另外,他还告诉我们一个关于靖国神社的事实,即靖国神社里面对战争的介绍上并没有写中国的坏话,而是写那场战争是由美国人引诱日本人干的,美国大使去靖国神社时,看到此话,很不愉快,可以说,靖国神社并不是反中,而是反美神社。   加藤先生说,日本人的对中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正处于一个挺难的时候。每当有家乡山形县的学生来国会参观,无论是只有5个学生,还是150个学生,他都会亲自领着他们参观国会,并且会问他们哪个是你们最喜欢的国家,哪个是你们最讨厌的国家,他们回答:最喜欢的国家是美国,最讨厌的国家是朝鲜,喜欢中国的寥寥可数。这就是现在的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吧,毒饺子事件对日本民众的中国形象影响很大。日本也有至今都没有破案的事件,比如グリコ(Guliko)事件,承认事件发生,尚未抓住犯人,还需要时间去解决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中国GNP的增长、建造航空母舰等,在普通的日本人看来就是中国比自己大好多的感觉,会产生恐怖感,就会认为中国对日本有威胁,其实还是相互信赖的问题。还有,对中友好的人在日本国内并不是很有人气。   谈到民族主义(Nationalism),加藤先生认为有三种,即、斗争性民族主义、竞争性民族主义和有自豪感的民族主义。斗争性民族主义就是用领土问题、天然气开发问题等来激起民族主义,竞争性民族主义则诸如奥运会上的不愿输给对手等,也是好的民族主义,而有自豪感的民族主义,就是对自己民族有自信与自豪感,是民众对自己国家形象的认识。如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自由有自豪感,中国人则认为中国是世界中心之国,那么,日本是什么呢?有议论,但没有结论。加藤先生认为日本可以定位为:最尊重自然的国家,在自然面前人们平和地生活,自然之和与人之和。总之,如果世界上的人们各自有各自的自豪,能以自己的个性而存在着时,就可以不需要相互争斗了吧,那么梦想就都能实现了。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ニュースと政治 | Leave a comment

亲眼目睹日本政治家的风范—-加藤紘一先生《我和中国》演讲会侧记

    听到北大日本校友会举办原自民党干事长、现日中友协会长加藤紘一先生《我和中国》演讲会的消息,没多加思考,就决定报名参加了。 几年前,保人夫妇曾带我参加日本全国税理士年会,大会请来当时的经济大臣平沼先生作演讲,他的脱稿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由得感叹日本的政治家真的是有一两把刷子的,至少演讲和舞台魅力这一关是绝对通过的。   加藤紘一先生曾经是离日本权力巅峰最近的人,他因加藤之乱而不得远离巅峰时,周围的朋友就告诉我,加藤未能赢过小泉很可惜,他可是日本政府内少有的亲中派啊!   现在有机会亲眼目睹一下先生的风范,亲耳聆听一下先生的演讲,自然不可错过。   来到会场   登上讲坛   16:30开场,15:30我就早早地来到了会场,结果却忘了去问签名售书的事,没能在会后获得加藤先生的签名,只好拍了几张先生给别人签名的照片,就把先生签名的姿势当作留念吧。主办方事前虽然有通知早到会场的前30名可获加藤先生的签名,可签到处却没有提示签名券一事,在日本呆久了,日本式的服务常常会让我少根筋,少份心眼,成了上海人所说的“阿木灵”,我被自己的无心忽悠了,早到却没能拿到签名!看来,以后参加国人举办的活动,还是得自己多一份心,多发挥点主动性吧。     加藤先生是名人,自然一直会被人簇拥着拍照什么的,我站在边上看着,看久都会觉得被人围着有时其实也是一件挺难受的事吧,因为你没有办法顾自己。先生时而接受人们要求,与之合影,时而又优雅地回绝,我想这就是做政治家的素质吧。而那些与先生合影的人,我想以后或许会把这张照片当作宣传自己的资本吧,“瞧瞧,这是我和加藤先生的合影!”通过活跃的人们看自己,发现自己确实缺乏了点冲劲,帮别人拍了与先生的合影,自己却能与先生合上影!不过,先生的演讲让我颇有收获,就如此安慰一下自己吧。   加藤先生今年已经70岁了,演讲时站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的冷餐会也一直站着,估计只有期间签名的时候坐着算是休息了,没有很好的体力真的是无法当政治家的吧,他的思维、他的反应、他的站姿坐姿,都无法让人想到他已经70了。   加藤先生登上讲坛之后,如水会馆的工作人员为先生送上了矿泉水,我注意到先生在整个演讲过程中没有喝一口水,只是在自己的演讲结束后,接受人们的提问时,才举杯喝了一口水,日本政治家的形象就是靠注重细节塑造起来的吧。   加藤先生一登台就告诉人们今天用日语演讲,尽量不冒出山形话,而且会说得慢一些,这就一下子活跃了会场气氛。先生脱稿演讲,缓慢流畅,环环紧扣,是不是地冒出几个中文词汇,严谨而又不乏幽默。最妙是冷餐会结束时,加藤先生再次登台,用中文致结束词,当然也是没有稿子的。他说,现在的你们都很活跃、活泼,那是因为中国正处于上升时期,日本也会找到新的国家目标、社会目标,“今天我非常高兴,而且你们都买了我的书(见注)!”(据说加藤先生没有收取演讲费)一听这话,掌声笑声迭起,在人们的欢送之中,加藤先生退场。                              致谢词   驻日使馆的官员在冷餐会开始前,登台致祝词,台下的人们好像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都在叽叽喳喳地聊天,盖过了官员的声音,一位长者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拿着话筒打断官员的话,说:“后面说话的人,能不能静一静?!”也许是我们的教育所致,官员讲的都是些官话,如果他能像加藤先生那样有点内容,有点舞台魅力,有点笑容,台下的现代派精英们(大都是国内各名校校友会的成员)或许还会把他当作一回事吧。   加藤先生在演讲结束后,留了20分钟接受人们的提问,会后,他说,因为时间有限,没能接受更多的提问,看来今后有机会应该留一个小时给大家提问吧。举手能够获得提问权的人们是幸运的,不知是日语的水平问题,还是紧张,还是思维不够严密,他们大多数说了很多话,却不能让人明白他们到底要问什么,令人感到有点转圈的感觉。   加藤先生的演讲标题是《我和中国》,围绕着这个主题,先生讲述自己与中国的渊源,谈到中日之间的问题、日本外交、日本的政权更替……,让我听到了日本政治家对现实的思考,真的很有收获,愿将先生的演讲内容与您分享,请看下回《加藤紘一先生<我和中国>演讲会》。   注:2009年10月知识出版社将加藤先生06年著的《テロルの真犯人》重新整理翻译出版《时代的空气》一书。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日本教育:“收入差距”生出“教育差距”的冷酷现实 by金子元久

    一直听人们这样说,家长的收入决定了孩子可以接受的教育,进东大的孩子,大多出身于富裕家庭。   日本高等教育研究的第一人—-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大学经营和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金子元久先生日前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他所在的中心通过调查高中生的升学就职情况,发现父母的收入对大学升学率发生很大的影响。现将金子先生的文章翻译在此,供对孩子教育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作为父母,如果您的收入丰厚,那您应该欣喜您可以为您的孩子提供非常好的教育;如果您的收入一般或偏低,那您也不必为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而灰心,只要从小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帮助孩子展望未来,前途依然是光明的。   日语原稿,请阅日经BIZ+PLUS ニュース解説 「所得格差」が「教育格差」を生む冷酷な現実(2009/10/21) http://bizplus.nikkei.co.jp/colm/bpnet.cfm?i=20091021dl000dl     “收入差距”生出“教育差距”的冷酷现实   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和升学率,受到父母收入差距之影响,进而导致“教育差距”,已成为一个社会化问题。我们的调查就是为了搞清这样的实际情况,于2005年抽出全国的高中三年级学生约4000名,对他们进行了为期3年的追踪调查。我们将家长所报的年收入从200万日元以下到超出1200万日元以上为止,分为7个区域,调查了收入与升学的关系。   调查发现,年收入200万日元以下的家庭,4年制大学的升学率为28.2%,200万日元~400万日元以下的也只停留在了33.0%,而超过1000万日元的家庭则达到62.1%,超过1200万日元的达到62.8%。   富家子弟基本上走着所期望的升学道路   对“如果经济上宽裕的话,想让孩子做的是什么?”之提问,收入越低,家长答“(相对于就职)让孩子升学”的比例就越高,年收200万日元的以下为27.4%。而越是高收入家庭选择“没有改变现在的期望”的就越高,收入超过1200万日元的家庭为75.9%。也就是说,收入有余裕的家庭,基本上都能让孩子走所期望的道路。   再观察升入的学校,升入国立公立大学的,年收未到600万日元的,无论那一块都在10%左右,即便超出1200万日元的,也在12%左右,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异。而升入私立大学的差异就相当明显,200万日元以下为17.6%,600万~800万日元以下为36.8%,超过1200万日元的为50.5%,是200万日元以下的2.9倍。可见,私立大学的门槛对低收入阶层来说是相当高的。   收入高的家长可以激发孩子明确的动机   “家长的收入越高,大学升学率就直线上升”“这种倾向在升入私立大学上就特别明显”调查结果基本上与这样的事先预测是一致的。   此次调查暗示了很多实事。一个倾向就是收入高的家庭,孩子的成绩也好。这与其说是让孩子去私塾或雇佣家庭教师这样的辅助性教育之差所致,不如说是高收入家庭对孩子将来的生涯有明确的预想所致。即,高收入家庭从小就管教孩子,激发动机,在家庭里相对做得比较多。反过来说就是,低收入家庭在激发孩子动机上是比较欠缺的。   还有,就是与上述倾向不同,成绩虽然优秀,却因经济上的原因而无法升学的阶层也确实存在着。比如,因父母生病而导致收入中断、因离婚等而成为母子家庭、收入较少等家庭。特别是近来离婚率的增长、因裁员而失业的这样的例子在显著增多。   有人也许会说,对这样的家庭不是有奖学金吗?但是这些奖学金都是“贷款”,是有偿还义务的,低收入的人们是不想借奖学金的。特别是最近,即便大学毕业也无法就职,也就无法保证有充分的收入去偿还奖学金。   我们认为可以考虑以下这样的救济措施,在确切地掌握毕业后所得的情况下,一方面免除收入低的人的偿还,一方面需严格地对有偿还的能力的人催收借贷。另外,还可考虑在入学前调查父母的收入,对必要的阶层采取免除学费等措施。   差距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   刚才已经指出,家长的收入差距在给予孩子的将来展望和说服力方面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如果的确如此的话,这种差距实际上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文部科学省的全国学力测验的分析也证实了这点。高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指导、教育非常周到,最终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大大有利。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送别会上的亲亲

    15日是K女士最后的一个工作日,晚上大家为她办了一个送别会,与她工作上有接触的人们纷纷聚来,边喝边聊,热腾腾的气氛真是久违了。   酒足饭饱,再美好的宴席也有散的一刻到了,聚会召集人拿出了准备好的鲜花,让席间最大的长官向K献花。不知何故,那位部长并没有立刻起立接过鲜花,磨蹭了一会儿,正当他起身接花时,突然有人冒出一句:“让K说说要谁献花吧!”   K停顿片刻,报出一个人名:“M!”听到K说要M献花,已起身的部长好不尴尬,底下的人则顺势起哄:“亲一个!亲一个!”   鲜花被推让了一番,M终于站起来给K献花了,送上鲜花,M凑近K,亲了一下K的脸颊,这出人意料的举动令在场的人们沸腾,一阵阵的呼声与嬉笑“亲一个!亲一个!……”   M的突然袭击成了送别会的一个高潮,可惜当时谁都没有按下快门……   刚才的亲亲,因为是突如其来,有些人并未能亲眼目睹。起哄之声不绝,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的亲亲。我想K还是挺期待那再一次的亲亲的吧,在众目睽睽之下K落落大方地接受了M的亲亲,这一次在座的人们有备而来,将那亲亲的场面定了格,相机被欣喜地传阅着…… “还是M厉害啊!” “明天把它放到总务的通用网络里!”(M的夫人在总务部工作) “把它等到公司的期刊上!”   叽叽喳喳了一番之后,人们才发现那相机竟然是K自己的,那照片的版权自然落到了K手中,众人空欢喜了一场啊。   K被众人的热情感染着,她含着泪花说,从上周开始突然觉得特别伤感,本来不想要送别会的……今天真的是非常开心,被这么多男士围着,或许今生不会再有第二次……   K单身至今,相对于同龄的已婚女性,她可以挤上单身贵族的行列,看戏,追星……以她的方式享受着一个人的生活。   K虽然有对人严厉的一面,但也挺会撒娇的,在我看来是非常有女人味的,应该是比较容易被男士们接受的类型,可K却没有走入婚姻,或许她有她自己的坚持吧。   年长的K对公司里年轻而相对英俊的小伙子们,会比较关照,可能是她觉得这些小伙子们可爱吧,亲她的M就是其中的一员。即便现在这些小伙子们都成了父亲了,在K眼里,他们还是当初刚进公司时的他们,而他们的孩子就象是自己的孙子孙女,可爱至极。   如果K日后也不考虑找个伴的话,来自英俊小伙的亲亲可真的就会变成永久的纪念了……  

Posted in 职场点滴 | Leave a comment

不卸的樱花

  偶尔会上网瞧一瞧公司的日语网页,那是英文主打网页下的一个分支,今年春天才诞生的,多少有点姗姗来迟的感觉。   多年前,就有人呼吁开设日语网页,当时日本方面的掌门人属于用笔和纸的那一代人,认为美国总部已经开设了英文网页,再增设日语网页是浪费钱,多此一举! 于是,我们这家美国方面控股的日本子公司虽然在日本市场上拥有一定客户,却一直没有日语网页。说怪,也怪,IT时代怎么可以没有自己的网页? 说不怪,也不怪,至少我们有总部的英文网页嘛!   今年春天,不知是吹的什么风,日语网页出炉了,上面还有一个介绍厂区花木的页面,让人好不欣喜。   每次获得客户的订单后,公司就会安排客户来厂区植下纪念树,办公楼前的泥土地已被这些花木填满,春夏秋冬不同的花木演绎着不同的风情。春天的主角自然是樱花,盛开的樱花首先登上了网页。樱花之下的提示曰: 日后会随时介绍厂区里的各季花木。5月、6月、7月……10月,都金桂飘香了,樱花还在那儿尽情开放着,成了不谢的樱花……   樱花一直没有被卸下来,也许是网管太钟情于樱花了,钟情到了忘了当初对读者的承诺“随时介绍各季花木”。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喜欢欣赏时令花木的,樱花何时才会被卸下来呢?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不知道那些上司对自己的部下失常或自杀是怎么看的

  跟现在的同事一起和10年前离开公司的前辈吃饭的时候,聊到了几年前辞职的H。   我跟H没有直接的接触,他辞职后,我听说辞职之前,他就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来上班了,好像是得了忧郁症,后来不得不辞职,而他落到这样的地步,据说跟他的直接上司很有关系。   前辈跟H关系不错,在H没有崩溃之前,H曾经一直跟他有联系。他说,H对自己的业务是很熟悉的,而且是完全能够胜任的,而他的上司业务根本不如他,却一直打压他,几年累计下来,本来性格就不是十分开朗的H终于被逼进了死胡同。一旦落入这样的境况,再要爬起来并不容易,不知道H现在过得好不好。同事说,H变成这个样子,是那个上司不好啊……   底下的人们都会对H的遭遇惋惜,不知道他那更上了一层楼的上司对部下H是怎么看的,是有所忏悔,还是一点都没有知觉,或者是马上健忘了?   H不是第一个因为失常而辞职的人,我所知道的在H之前就还有一个人N,H也没有成为最后一个出状况的人,紧接其后的更为糟糕,就是今年年初自杀的S。当时,公司贴出了S去世的告示,我就好奇地问部长S是谁,得了什么病,部长说他也不清楚。后来,私底下从别人那儿得知S是自杀的,他的工作属长期出差的那种,需要直接面对客户的许多抱怨,而背后的公司却无法很好地支援这些在前方的员工。他是个工作认真的人,性格也还算开朗,但日久天长压力还是击垮了他。出事之前,S一直在家里休息,但还是没有得到解脱,却选择了走上不归路这种解脱方式。其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有多痛啊。   每个失常的员工,我相信他们进公司的时候,都应该是好好的正常人,那些上司对自己的部下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如果这些人是那些上司自己的孩子或兄弟姐妹,他们又会如何对待呢?   身在职场,我们无法期待掌握生杀大权的上司能善待我们,但我们必须懂得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与心,目前的工作毕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退一步未必不是海阔天空……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1 Comment

Supplement(健康保健食品)也有可能有害健康

    Supplement(健康食品,保健食品,营养补充剂)不知不觉越来越多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其市场份额在不断地扩大,越来越来的人开始服用健康食品,你我可能也是其中一员,但健康食品可能造成的危害,你我又有没有想过呢?   前几天,NHK Close Up现代栏目对日渐增多的健康食品所造成的危害情况作了报道。   一位女士服用了朋友介绍的健康食品后,突然发生痉挛,做常规检查后,发现血糖值极其异常,医生怀疑她的胰腺里可能长了肿瘤,便被推荐到大学附属医院再做检查。那儿的医生问她是否有服用什么健康食品,她答是,这才查出痉挛的罪魁祸首,原来是她正在服用的某种健康食品!停止服用后,痉挛现象就消失了,一场虚惊。   另一位患帕金森氏症的老伯,服用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的同时,加上某种健康食品后,已得到控制的震颤又突然发生。原来是健康食品中的成分与服用的药物发生了冲突,抑制了药效。   在日本,13年前登陆市场的健康食品属于食品,而不是药,所以不受药事法的严格管制,化妆品和食品制造商等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军健康食品市场,分得一杯羹。企业为了推销自己的健康食品,往往会巧妙地强调疗效,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专家指出,部分健康食品对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均摄取的人补充必要的元素是有帮助的,但多种健康食品同时服用,健康食品与药物同时服用是不合适的。他说,有些人把健康食品当作了饭菜,而健康食品是往往是某种提取成分的浓缩,人不可能每天都吃同一种菜肴,总是在换花样的,这样看,每天服用同样的健康食品岂不是有点奇怪? 这种浓缩成分过多摄取后,肯定会对身体产生影响,所以服用健康食品要谨慎。   人体是一个均衡系统,过分加强某一种成分或某一功能,势必会减弱另一方,再则,凡药三分毒。为了健康,人们才服用健康食品,如果在不十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情况下,盲目地过量地服用健康食品的话,极有可能引发新的不健康,得不偿失,还是谨慎为好吧。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不景气之下依然有人辞职

  不景气的声浪并未减弱,大多数人都会在这非常时期忍辱负重,可公司里依然有人辞职,而且是在下一个去处尚未定下的时候……   8月,2位年轻人辞职了,其中一位还是所在部门的中流砥柱,人们都对公司失去这样一位干将而惋惜。工会责问公司方面对两位员工辞职的态度,公司方面曰:辞职是他们的个人意愿,公司也作了挽留,他们的去意已定,非常遗憾……据说,两位实在是厌倦了现在的工作,感到身心疲惫而辞职的。   本月15日,还有两年就可以退休的K女士也要走了……   为了精简机构,8月,在东京的本社搬到了在乡下的工场里,原来在东京工作的人们都不得不来到乡下,K也来了。我以为她打消了辞职的念头,毕竟再熬2年就可以退休了。   当公司宣布本社搬迁的时候,K计算了一下从她家到工场的路程,怎么走,都得花2个多小时。为了赶7﹕55am的班车,清晨5﹕30am无论如何也得出门。几年前K购置了公寓,为了工作,K也可以在社宅或工场附近租房,再安一个窝。平时上班,住工场附近,周末则回去自己的心爱小窝。K觉得每天穿越东京往返于家与工场之间,身体吃不消,但再安一个窝,周末回家这种两重生活也实在不想过,再则,尽管社宅房租非常便宜,但住在社宅,与公司的人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个也会令人头疼,给自己增加一种莫名的压力。于是,考虑再三,还是下定决心辞职,虽然人们都说她内心一定是十分想把这份工作继续干到底的。   以公司现在的情况来看,裁员势在必行,我有些纳闷,辞职的人们为什么不再熬一熬?熬到公司出台裁员政策再走,说不定还能多拿些钱呢。但如果这份工作会伤害你的身心,危及你的生命,是不值得继续做下去的,因为生命大于一切,天无绝人之路。   一般情况下,人们提出辞职,无非是干不了这份工作,再也不想干这份工作,或是有了更好的地方可去。身处不景气的大环境之中而敢于辞职的人,应该说是有一定余裕的人,至少在经济上有一年半载不干活也没关系的余粮,精神上至少坚信总有活可干的,无论是正社员还是派遣、打零工,自己是能上能下的。但愿辞职的人们都能更上一层楼,比现在过得更好。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有感于日本社会中的贫困

  10多年前来两手空空来日本的国人,留下的现在基本上都会是衣食不愁,安居乐业。走进日本的学校,走入日本的社会,我所接触的大多是日本社会的中间层,他们的生活说不上游刃有余,但可以说有滋有味。日本社会中的贫困,我不曾去注意过,我不曾去多想过,只是会简单地认为:很多语言不通的外国人赤手空拳地来到了日本,通过努力都能活得好好的,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凭什么要陷入贫困的境地?   近来,电视等媒体对贫困阶层的报道多了起来,看到这些,我真的很难想像经济如此发达的日本也竟然有如此的贫困,奢侈品平民化、减肥是时尚的背后竟然也有连饭都吃不饱的人!   失去工作的39岁男子,留下1百多万日元的借款,一个人孤单单饿死在屋中……   30出头加入街头流浪汗汉行列的年轻男子多了起来……   小学生饿着肚子去上学,幸好有好心的老师买来牛奶和点心……   孩子病了,不到非得去看病的时候,妈妈则尽量不带其去医院……   以上这样的贫困,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发生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日本这样的物质极其丰富多样的发达国家,不料,从网上看到美国的电视也在报道类似的情况,失去房子的人们拖家带口住进了每周85美元的露营地;孩子们排着长队等待一双免费的球鞋或一件衣服,有的甚至前一天晚上就来排队……   发达国家中的贫困阶层的扩大,跟金融危机、经济不景气有很大的关系,整个社会虽然应该对此负起一定的责任,但个人对自己应负的责任也非常重要,最终还是各人对自己的自我责任。   任何社会都会有富人、穷人和中间层,总体平均水平以及中间层在金字塔中的比例决定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日本人曾经以一亿中流而自豪,随着终身雇佣制的分崩瓦解,勝ち組(胜帮)和負け組(败帮)的产生,使得原来的中间层在减少,不是流向富裕层,而是逐渐流向贫困层。贫困层的增加,表面上与很多人的生活无关,实际上还是会潜在地影响整个社会的,诸如社会稳定方面。哪一天当自己的周围也有人因为某种原因而跌入贫困层时,生活得还算可以的我们会以何种眼光去看他们呢?是怒其不争?可怜?是袖手旁观?视而不见?还是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伸出援手拉一把?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从中川财相猝逝想到的

  原财相中川猝逝,日本朝野震惊,连我这个外国人也难免震惊。   中川于4日早上8点多,被夫人发现反扑在床上,身体冰凉。经行政解剖后,发现他体内留有酒精,他的循环系统的器官有异常,警方排除了他自杀的可能性,要在对细胞和血液等作病理检查后,再来判断其真正的死因。   中川被夫人发现不行了是在早上,而实际上中川是于前一天晚上11点左右离世的,他的床上留有呕吐痕迹,可见他当时是非常痛苦的。家人告知媒体,中川最近一直睡不着,也去医院看病,并服用安眠药,3日白天他对家人说,觉得非常累…..这位因为在国际会议上的答非所问而被迫辞职的前财相,据说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所倡导金融、财政政策为内行们所赞赏,很多看明白他的政策的人都为他的被迫辞职而惋惜。媒体和普通人看到的是他当时在会议上的醉相,却很少想到他是不是已经生病。以现在再来想当时,中川的身体状况或许那时就是有问题的。再加上前不久的众院选举失败,给中川的心理上一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倒下前的中川应该是身心俱乏的。   近年来,时不时看到猝逝的报道,朋友也曾告诉我,她那年轻力壮、前途无量的同事也是一下子就没了。同事白天还有说有笑的,只是说最近觉得挺累的,可夜里吃了一点夜宵后,就突然觉得不适,在军医大学工作的父亲立即叫了救护车,可还是没能留住那年轻的生命,所有知道他的人无一不为之叹惜。   对中川的猝逝我有一个疑问,中川其实夜里11点就出事了,可为什么是夫人早上进他房间时才发现他出了状况呢?据说,日本的夫妻有不少是不睡同一屋的,各人有各人的一片天下。如果夫妻同居一室,我想中川的离世也不至于要在第二天早上才被发现,即便身体出了状况,或许也有被抢救回来的可能。   健康最终是要靠自己来管理的,但伴侣之间、家人之间也是应该互相关注,互相提醒的吧,尤其是当一方有不适的时候,更应该给与悉心关照。细细想想,生大病之前,身体肯定是传了某种信息给我们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懂得那是信号,或者说我们忽视那种信号,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其实,家中只要有一个人身体出了状况,对整个家庭都会是一种痛,所以,关爱对方,也是关爱自己;关爱自己,也是关爱对方。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1 Comment